1.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无意识和意识两大层次,二者之间为()
A.前意识;B.潜意识;C.中间意识;D.浅意识
2.弗洛伊德认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其中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
A.前意识;B.本我;C.意识;D.无意识
3.弗洛伊德认为()则是心理结构的表层,它面向外部世界,是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
A.无意识;B.自我;C.意识;D.前意识
4.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
A.本我、自我和他我;B.本我、自我和超我
C.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D.本能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5.弗洛伊德把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部分称为()
A.自我;B.超我;C.意识;D.理想自我
6.经典条件反射把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称为:()
A强化;B消退;C有效;D泛化
7.`斯金纳进行的动物行为实验研究称为:()
A杠杆动作研究;B经典条件反射;C奖励惩罚研究;D操作条件反射
8.行为发生后积极的刺激增加,导致了该行为增强的操作条件反射称为:()
A泛化;B正强化;C积极刺激;D有效刺激
9.行为发生后引起消极的刺激增加,导致该行为减弱的操作条件反射称为:()
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泛化
10.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
A惩罚;B消退;C正强化;D负强化
6.精神分析把无法被个体感知的心理活动称为:()
A催眠状态;B潜意识;C前意识;D消失的意识
7.下列不属于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内容是:()
A自我;B本我;C潜意识;D超我
8.贝克(Beck AT)认为认知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中介,这一观点是指:()
A不同的情绪反应导致不同的认知评价,然后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
B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认知评价,然后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C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D生活事件经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9.现代心身作用的生理机制研究涉及:()
A心理神经内分泌学;B心理神经免疫学;C现代分子生物学;D以上都是
10.罗杰斯认为儿童自我不协调的原因是:()
A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B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距离接近
C无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D潜能发展的阻碍
11.贝克认为,从童年期开始,人们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
A.行为方式;B.个性特征;C.情绪特点;D.认知结构
12.街上遇见一位同事匆匆走过,未打招呼,于是心里想:“我什么地方得罪他了?他见我不理。”这种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的认知曲解为()。
A.选择性概括;B.过度引申;C.任意推断;D.过度夸大和过度缩小
13.将一切不幸事故或别人生病等归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如一位朋友病故,责备自己忙于个人的事务而未能照顾朋友,为此内疚不已。这种认知曲解为().
A.乱贴标签;B.个人化;C.过度夸大;D.任意推断
14.一位母亲因不慎打碎一只碗,就断定自己不是一位好母亲。这种在一个小小失误基础上,作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的认知曲解称()。
A.过度引申;B.任意推断;C.选择性概括;D.乱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