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两句成语:“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用来形容自学的效果是失分恰当的。在学习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平常非常用功,除了认真听课,课余时间大都用来做大量的习题,但考试效果却很不理想;一种是平常学习很轻松,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点认真总结一遍,然后再用剩下的时间来看更多的课外书籍。
自学考试的特点是考教分离,也就是说,课程的教学与考试命题由不同的人来完成。那么,怎样才能在他们之间达成一致与统一呢?唯一的依据就是指定的教材与教学大纲。
命题人员在命题时,必须完全按照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要求掌握的层次来命题。因此,考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认真研究课程的教学大纲,分析课程的特点、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以及每个知识点要求掌握的层次,然后依据大纲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不管学哪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组成了这个专业的核心。对于每门课程来说,又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它们构成了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算法。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算法,可以解决专业中的很多实际问题。
一个课程的知识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不变的,而现实中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同样的道理,教材中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命题人员出题的题目类型、考核知识点、考核方法却是千变万化的。同样一个知识点,可以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出简答题、计算题。
自学考试归根到底还是应试教育,顺利通过考试是大家的根本目的,而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指定教材。因此,对参加自考的学员来说,吃透大纲、熟读教材是最根本的出路。
首先要把教材熟读一遍,然后去做题,做题的过程,是检验自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的过程,而不能单纯为做题而做题,最后再将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遍。如此反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随时记录、随时总结的习惯,手里一定要拿支笔,手边要有笔记本,看到重点的内容或不明白的地方,要随时写下来。其实,书写的过程,既是记忆的过程,也是整理思路的过程,效果比纯粹的读书要好很多倍,正所谓“事半功倍”。
虽然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拥有许多新的学习手段,但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把别人的知识变成你自己的知识,只能通过自己的学习、消化、吸收。技术能让你跨越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地学习,但技术却不能把别人的知识直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自己必须付出劳动和汗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