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你好,本网站信息仅供学习交流参考使用,权威信息请以省教育考试院为准!
咨询电话:0731-88626137

湖南自考马克思主义原理(物质世界和实践)林科大版

时间:2022-11-12 访问量:582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

①本体论,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认为物质是本原,属于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

②认识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承认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被认识或不可能彻底认识的是不可知论。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4)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都是静止的,孤立的。

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法国.笛卡尔:把物质和心灵结合起来的是上帝的力量,二元论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英国.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王守仁:“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客观: 德国.黑格尔:“绝对精神”宋朝.朱熹:“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古希腊泰勒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中国“五行说”。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的“元气说”。

(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有四个明显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人类认识长期发展的结晶,被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所证明。自然界是客观的、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三者构成了整个世界。只有马哲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拓展: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简单应用)

1.含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义:① 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2.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错在把静止绝对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错在否认相对静止。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有两种情形:第一,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①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②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③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选择一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2.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人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实践的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群体主体和类主体。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客体有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3.实践的基本特点:① 客观性 ② 自觉能动性 ③ 社会历史性。人们客观性的活动受着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支配,还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反过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实现,依赖于人们客观性的活动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4.实践的三种主要的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时间活动)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③科学实验 。

(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1.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实践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

2. 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仅仅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主义:一方面,它把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看成是纯粹客观的自在的东西;另一方面,它又把人的实践活动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东西。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

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观点的基础。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断从事实践活动。人一方面要立足现实,在由必然性所支配的自然界中生活,另一方面人又不甘愿受自然界的种种限制,总是要在精神世界中创造理想生活,并通过实践活动把这些理想变为现实。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① 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②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③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上班族抢先定制【学历提升方案】
免责声明:由于考试政策、内容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湖南自学考试网(www.hunanzikao.com)提供的上述信息仅供参考,如对内容存在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为准!

考试提醒

2024年湖南自学考试还有

考试时间:10月26日 - 27日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可以更及时地获取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