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及其规律 。
2.广义的生产包括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
5.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6.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部分。
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
8.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
9.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存在的两种类型的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0.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是社会分工;第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1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
12.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的关系。
1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1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6.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17.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
18.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
19.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 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0.商品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 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21.货币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3.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2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
26.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自然分工、社会分工、个别分工。
27.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28.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 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
29.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1)社会的需求结构;(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