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商品流通的价格与效益
一、商品价格及影响因素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的)价格则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1、供求关系的影响;2、竞争状况的影响;3、货币价值的影响;
3、经济政策的影响;5、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
二、商品价格由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和利润四个要素组成,这就是商品价格的一般构成而言的。
商业价格,是指在商品流通领域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的价格。从流通环节的角度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商业批发价格和商业零售价格。商业价格构成的基本要素就是商业成本、商业利润和商业税金。
尽管商业成本的具体形态不同,但都是进货价格和流费用两部分构成。
三、商品价格体系
所谓价格体系,就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价格整体。
商品比价是指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不同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橫向比较)
商品差价是指同一种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购销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和商品质量等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四、企业价格决策的程序:1.选择目标市场;2.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3.选择定价目标;
4、选择定价策略和方法;5、选定价格方案;6、检查决策效果。
五、企业定价的导向企业价格运作有三种目标,即利润导向定价、销售导向定价和竞争导向定价。
六、流通企业价格决策方法企业价格决策方法,就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能够适应不同情况的定价和计算方法。从总体上说,流通的价格决策,主要有成本价格决策法、需要价格决策法和竞争价格决策法三类方法。
成本价格决策法是指以企业经营成本为依据的价格决策方法。根据定价决策所依据的成本不同,这类方法又可以分为完全成本法、进价毛利法、盈亏平衡法和变动成本法等。
1.完全成本法:商品销售价格=商业成本×(1+成本利润率)
2.进价加毛利法:商品销售价格=商业购进价格×(1+毛利率)
3.盈亏平衡法,也叫损益平衡法:
(1)盈亏平衡销量=固定成本÷(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单位商品变动成本)
(2)保本价格=(预计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预计销售价格
(3)获利价格=(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量)÷销量
4.变动成本法目标贡献=商品销售单价―变动成本
商品销售价格=单位商品变动成本+目标贡献
七、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论述)——记黑体字
(一)、(经济效益的涵义:)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是指流通企业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取得劳动成果与所付出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战胜之间的对比关系,即所得与所费的对比关系。
(二)、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特征流通企业经济活动特有的职能,决定了流通企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特征。
1.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表现在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上;
2.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表现在提高劳动效率上;
3.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表现在流动资金利用效果上;
4.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还表现在服务质量上;
5、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受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评价流通企业经济效益应遵循的原则。1、满足需要与取得盈利相统一的原则;
2、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3、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四)流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内容。商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评价指标构成:1、反映流企业劳动耗费的指标,(包括:商品流通费用率(也称商品流通费用水平)、流通企业劳动效率;)
2、反映流通企业劳动占用的指标,(包括:总资产占用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3、反映流通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商品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4、反映流通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5、反映流企业满足社会需求的议指标,包括:服务满意度、在岗员工素质状况、基础管理比较水平、服务环境。
(五)提高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影响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相关因素很多,有宏观方面的因素影响,诸如工家业生产发展状况,运输发展状况及流通管理体制状况等;也有微观方面,即企业内部因素影响。
影响经济效益的微观因素主要有:
(1)、商品流通量及其构成状况;
(2)、企业劳动组织、职工素质和劳动态度;
(3)、流通商品周围时间;
(4)、物质技术设备利用率和现代化程度。
2、提高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微观途径:
(1)、扩大商品流通并保持合理的商品结构;
(2)、重视市场调研,正确进行企业决策;
(3)、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划小核算单位,提高核算质量;
(5)、全面提高企业素质。